凉山礼州古镇 淡雅朴实

  • 2006-05-23 14:25: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礼州镇在明清时期经历过三次大地震,又处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注定了它与别的古镇不一样。  女人们在街边或蹲或坐...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礼州镇在明清时期经历过三次大地震,又处在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注定了它与别的古镇不一样。


  女人们在街边或蹲或坐着做鞋垫,有的还端个木躺椅躺着做,一边摆着龙门阵。小巷里飘出袅袅饮烟,有人在巷子里洗衣洗菜,有的在闲坐……许多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侧襟的衫子,头戴自己织的线帽,有的男人还包着白布头帕。小卖部里古旧的茶几上摆满了香烟,理发店里仍是旧式木椅,中药铺旧式药屉的铜把手闪着微光,茶馆里彝家男女在歇脚、聊天、看电视……西昌首镇礼州仍保留着古朴、宁静的生活。礼州人朴实、热情,到礼州拍照片,他们会主动带领,指这指那如数家珍。

建筑特色


  礼州的民居、院落、寺庙、官署古风犹存。人们多居住在古旧的房子里,天井有三四十平方米,人们在里面洗衣、做饭、看电视,蓝天和云彩从头顶悠悠地过。


  建筑多为砖木或土结构,街面排列整齐,商业铺面次第延伸,门市铺前多有吊檐柱,街沿走廊可供行走。铺面后常为住宅院落,或生产作坊。街店、堂、铺面富于造型变化,多为两层,底楼临街面装置木活动铺板,铺板内为柜台。后院住房常置天井,内设花坛,利用天井采光,并形成徐缓穿堂风,使室内冬暖夏凉。


  礼州到处是古色古香的房屋,民居小院多系清末民初所建,建筑风格鲜明。如城内胡姓院,厅、堂、房、院,主、客屋等布局讲究,以花园尤美,红梅院、绿梅坛、腊梅台遍植名花草;北街杨家“水阁凉亭”也别有一番景致;下南街胡家祠,昔有“礼州胡氏公园”之称,布局别致,殿重厢院,各具特色。镇东山麓孙家大院,似“七星抱月”,周围小天井,中央大天井,高墙围房,院内竹木亭亭,气势威然,淡雅古朴。在礼州家家都有看点,各有特色。


  礼州几乎街街有宫宇,巷巷有寺庙。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有文昌宫,位于城外南街,宫宇气势辉煌,纵三院,横三排,红墙筒瓦,古色古香。魁阁四面开窗,能饱览全镇胜景。

地震与礼州


  位于泸山上的西昌地震碑林记录着明清时期三次西昌大地震,其中有许多碑来自礼州,记述着礼州人家遭遇地震而家破人亡的事。礼州原来是由土夯的土城,但现在看到的多是木结构房屋,以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末民初为多。显然,遭遇地震之后,人们在建筑上采取了防震技术,由此可看出礼州人的聪明才智。

正在消失的


  在当地人致富的迫切心情中,礼州古镇的珍贵文物正在流失。我第一次到镇上,就有几个礼州人走上来问:“收不收旧床啊?”还以为我要收购古镇文物,知道不是他们很失望。现在有不少人来礼州收购这些东西,不少文物被卖流失。


  礼州古建筑在渐渐消失,有的名建筑已不复存在,钟鼓楼就是一例,有资料记载其为三层阁台,六柱八角,雄伟壮观,魁星阁顶台正中为木雕魁神,阁内装置鼓楼,八方有铜铃,钟鼓楼下为拱洞通道,圆顶天花板上有五光十色的雕刻绘画,巧夺天工。


  礼州曾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旧式门,很有特点,门上木雕,千姿百态,各个大院院内不少木门多呈圆形。四大城门东为迎晖门,南为启文门,西为宝城门,北为迎恩门,体现了一方的建筑文化,可惜已不能一睹全貌。
  宋明
 
来源:  四川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