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概况

  • 2006-03-31 14:23:01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7°05′—27°36′,东经101°54′—102°29′之间。东以国家级风...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7°05′—27°36′,东经101°54′—102°29′之间。东以

国家级风景名胜螺髻山界分普格县,南邻会理,米易两县,西隔雅砻江眺望盐源县,北连西昌市,

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
  德昌县面积2284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55.52公里,南北最大距56.94公里。境内最高点为螺髻

山主峰埃俄额哈,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热河乡田湾沟入雅砻江出口处,海拔1115米。
  德昌县汉为邛都县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

2002年全县总人口18.80万人,其中汉族13.80万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88597万元。县财政总收入

8226万元。
  德昌县地势北高南低,自然地理貌状可概括为“三山、四水、五面坡”,螺髻山、牦牛山东西

对峙,老幼山居县中南,安宁河北入南出贯穿全境。
  县境内河流属雅砻江水系。雅砻江干流流经县西部边界,境内流长36.4公里,主体过境水年平

均流量1510立方米/秒;安宁河在县境内流长76.4公里,其它河流有茨达河、锦川河。县内水力资源

丰富,易于开发,水能理论蕴藏量72.84万千瓦,总装机容量58698千瓦,境内有二滩水电站电网经

过。
  德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城附近常年平均气温为18℃,常年日照数为2147.4小时,具有

“夏可避暑,冬可避寒”的宜人气候,是攀西冬季阳光旅游的理想地区。
  境内日照充沛,降水充足,气候垂直多样,因而我县物产丰富,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

、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蚕桑等,在县境内安宁河流域出产的早市蔬菜,如早蒜苔、

早豌豆等畅销全国。土特产有香米、安宁参、龙须菜、柏参等,珍贵树种有德昌杉树、攀枝花苏铁

、银杏、红椿、杜仲、楠木、黄连木等,县境内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普通树鼯、短尾猴、穿山

甲、金猫、林麝、斑羚、红腹角雉、白腹锦鸡、宝兴树蛙、赤麂、胧齿类蟾等。
  全县已知的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黑色金属矿产:含铜菱铁矿、钡钛磁铁矿、钛铁

矿、赤铁矿等。有色金属矿产:铜矿、镍矿、铅锌矿等。稀有金属矿产:稀土等。
  我县地处攀西经济走廊中部,北距州府西昌64公里,南距钢城攀枝花180公里。县境内有成昆铁

路,108国道和在建的雅攀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南北,北距青山机场60余公里,交通便利。
  县内有程控电话14000多门,全县开通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建有C3本地电话网和电视电话系统

,城内有德昌宾馆、信合宾馆、邮电宾馆等中小型宾馆,共有床位300多个。城郊有十多家农家乐,

并有省级旅游定点单位4家,“永郎黄焖鸡”、“德昌坨坨鱼”已成为南来北往游客津津乐道的佳肴


  一、自然风光
  德昌古为邛都县地。县城形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亦称凤凰城。从县城东望,十里外是高耸

入云的螺髻山,山峦重叠如刀似剑、山岭积雪、彩云缭绕。蜿蜓数百里的安宁河的巨龙探头与害羞

之凤交颈长吻,犹似一幅龙凤呈祥图。
  县城东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螺髻山,该山脉在古籍中与峨嵋山齐名,并列为“姊妹山”,

螺髻山绵延80余公里,在县境就有近40余公里。该山主峰海拔4359米,山势险峻,层峦叠障,县境

内螺髻山景段生态保护较好,没有遭受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植物以不同海拔,出现明显分类,保留

了多种原始物种群,属国家级第一批保护的植物有扇蕨、康定木兰、大王杜鹃等30余种,有大型真

菌约150种,其中食用和药用真菌占80%,有高等动物近400种,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

类19种,两栖类29种。螺髻山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以杜鹃花科、木兰科、山茶科、百合科、兰

科等观赏价值最高,已知杜鹃植物约50多个品种。山上的湖泊、云海、佛光、日出等景观,交相辉

映,美不胜收。
  观螺髻山,让人感受该山的“雅、奇、峻、秀、险”,物色兼备,故历有“螺髻山开,峨嵋山

闭”的古说。
  县城西部是我国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由于雅砻江截流,水位升高而形

成库区高峡出平湖,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壮丽景观。二滩正常蓄水位雅砻江干流145公里,回水的干

支流共240公里,最宽江面1500米,平均宽度500米,正常蓄水位时库区水面101平方公里,雅砻江干

流二滩库区攀枝花市占81公里,其余在德昌、盐源两县交界数十公里。
  二滩库区延绵100公里的水面象镶嵌在群山峻岭中的一条银带,水面宽阔,平均深度达80余米,

两岸高山,峰接巅连,山峰千姿百态,水面波平浪静,是一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在前往二滩库区的途中有一自然风光极佳的地方,大湾乡黑龙潭,该湖属高山湖泊,面积约600

多亩,四周松林茂密,湖水清澈,湖边有开阔的草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
  二、文物古迹
  德昌县历史悠久,汉为邛都县地,县境内保存有古墓、古丝绸之路、古塔、古楼等历史文物。
  在县境王所乡、六所乡、阿月乡等乡分布有大石墓,当地人称之为“越鲁坟”,属四川省文物

保护单位,据测定建造时期约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大石墓多为长方形石墓,座东向西或座西向东,

多为群葬,均有巨石镶砌,墓壁石部分出露地表,盖顶石数目不等,墓长10米左右,墓宽3米左右。
  大石墓墓顶巨石每块重达数吨或十数吨之重,面积约4至6平方米,因此该墓留给后人三大谜:

石墓的主人是谁?排列序重达数吨的巨石用什么工具堆砌而成?墓主是什么民族?该民族的兴亡是

怎样的?
  在县境内分布有六座古塔,多为清朝时期所建,古塔形状各异,高度10到20米多不等。其中以

茨达字塔尤显壮美秀丽,该塔位于茨达乡新胜村,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座北向南,仿楼阁五

重檐,六角攒尖式。塔身周长16.2米,占地21.9平方米,通高21.8米,砖石结构。第一层有两通碑

记,三道功德碑,南面开窗,第二、三层除南面开窗外,其余置烧陶人物浮雕,第四层开窗,北面

是人物浮雕,余四方刻有“龙、吟、虎、啸”四字,第五层南面开窗,其余五方刻有“唯、有、读

、书、高”五字。
  德昌县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至今在县境内的保存有当时的遗迹。如在县内

小高、乐跃、麻栗等乡仍有当时古南方丝绸之路留下的古驿道。德昌县古时修建佛寺较多,史书中

记载的有20多处,其中保留下来的古寺庙有:普照寺、来佛寺、普应寺、解结寺、三宝寺等,现对

外开放,每逢佛会,善男信女蜂涌而至。
  三、民族风情
  德昌县是多民族杂居地方,境内有的彝族、傈僳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傈僳族在我县少数民族

中独具特色,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至今该民族仍保留了许多民族文化。
  傈僳族服饰,旧时穿自制麻布衣,披羊皮,男子短衣,衣长足脐,裤长过膝,麻布腰带较窄,

外套无领无袖自制着皮袄。成年妇女头包布帕,纹呈“人”字,宽大盈尺,身着花领花袖口,花排

边麻布上衣,妇女所着衣裙,皆多褶,绣有水波纹花边,腰扎红色麻毛布腰带,该民族服饰皆是傈

僳族妇女精心缝制。傈僳族男女,外出喜背一绣花挎包,傈僳族称之“腊表”。
  傈僳族说亲、订亲、日期一般都在农历七月半后进行,但忌在九月和冬月,婚期多在腊月至次

年二月,最迟不超过三月。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进行,以男方家为主,须请二位男子主持操办,称

“娃拿扒”(音译),即是证婚人,礼仪繁缛,充满神秘色彩。迎亲前,男方家须请一位辈份高、

懂礼仪的阿巴莫(老大爷)为娃拿扒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给娃拿扒身上斜挂一条白麻布作

为领亲标记,娃拿扒的助手要带云一截羊腿骨与女方家换回另一截羊骨头,其意即姑娘只能嫁给一

家,婚事既成,终无改悔。
  当外宾关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也要请一位阿巴莫念祝福语,为两位娃拿扒再挎上一条白

麻布,交叉打结,有承诺领亲之意。招待客之后,迎亲队伍与女方家的亲朋好友,相互以歌,对歌

有问有答,层层深入,难以休止。
  新娘进屋,必由送亲人与起被盖庇护,男方家人朝被上撒干羊粪,意在驱逐新娘从野外带来的

鬼魔,让新娘带来一世吉利。
  送亲仪式以娃拿扒和伴娘跤领亲舞告终,进行请拜仪式,完后由娃拿扒为一对新人另起新名。

傈僳族婚后当晚不同房。
  傈僳族的民族文学以歌唱和讲述形式口耳相传。民歌多以唱词出现,有的即兴创作,都反映的

是生产活动,舞蹈蹢脚运用最具特色,称“蹢脚舞”,该民族舞蹈提炼加工后曾到香港演出。
  四、城市建设
  德昌县切实推进“三个转变”,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采用旧城改造、招商引资等形式,引进外

资近亿元投资,建设我县新华街、凤凰大道等城市建筑,形成以欧式风格为主的建筑群落。我县在

经营城市过程中的表现,受到了省、州的高度评价。
德昌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水利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

德昌正快速发展,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正等待您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