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就西昌彝风彝情

  • 2007-07-26 20:09: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死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无生命的旅游!一位专家在阐释城市名片的概念时如是说,一座城市的精神、魂魄就在于她独有...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死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无生命的旅游!”一位专家在阐释“城市名片”的概念时如是说,一座城市的精神、魂魄就在于她独有的人文风情。西昌,正是凭借着浓郁的彝风彝情,像磁石般牢牢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

  火文化 火把狂欢夜东方情人节
  今年“五一”黄金周,西昌人气之所以如此兴旺,挖掘并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产品是一大亮点———5月4日晚,“格莎乐———东方狂欢夜,我爱你!”在西昌城文化心脏火把广场举行的格莎乐(火把狂欢夜),燃烧着数万游客的激情;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每晚上演的大型彝族史诗舞蹈《火·图腾》场场爆满;民族风情园彝族达体舞互动等民俗活动,扯人眼球。
  彝族火把节是四川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在远古时代,彝族英雄黑体拉巴摔死了天上的大力神斯惹阿俾,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鄂体古孜迁怒于人间,降下无数条害虫危害百姓。美丽的彝家姑娘妮璋阿芝舍身化火驱除害虫,最终战胜了天神。为纪念黑体拉巴和美丽的妮璋阿芝,并祈求人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六这三天,彝家人便点燃火把,让圣洁的火光驱赶邪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现在,西昌隆重包装火把节,推出了别具民族风情的“彝族风情假日之旅”。火把节期间,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白天,男人参加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打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涧、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有人把彝族火把节称为“东方情人节”。

  彝风情 融入城市大开眼界
  飞机飞临西昌上空,一个巨大的形如彝家少女发髻的建筑群落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西昌是一座彝族民俗馆。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州府所在地,火把广场和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是其标志性建筑,也是新兴的旅游亮点,是西昌一处别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本身就是建筑史上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集民族性、现代性于一身,由彝族传统木质结构房屋样式构成半圆形内部,18米升降舞台可容纳500名演员同台献技。走进片石堆砌成墙的廊道,仿佛走进厚重的历史,而两旁则充满现代气息的电影院、咖啡厅、酒吧、旅游商品专销柜台。
  56根图腾柱阵、九只黑虎下山、呈扇形的广场平面……气势磅礴的火把广场是彝族文化集粹之地:闪着银光的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形似彝族少女的发髻;“永恒之火”雕塑,置于圆形静水池中,铜质火炬从喷泉中“喷涌”而出……

  彝家女 明目皓齿风情万种
  在西昌的街头,你不时会看到穿着百褶裙、背孩子的彝族妇女,以及披着黑色察尔瓦(一种传统的彝族披风)、头顶高高盘起靛青棉帕的彝族男子。擦身而过的彝族姑娘,身后总是洒下一串清脆的银铃声。
  如今,拔地而起的高楼“穿”着彝家的美丽花边衣裳,大街小巷的店招店牌除汉文外,还书写着古老的彝文字,明目皓齿、耳戴玉佩的彝家美女在巨幅广告牌上冲你笑着,装饰一新的彝家餐馆内飘出坨坨肉和秆秆酒的香味,加上《月亮女儿》、《支格阿尔》、《彝海结盟纪念碑》等城市雕像,扑面而来的彝族风情,使西昌彰显出别样的魅力!如今,“彝风薰得游人醉”成了当地旅游的真实写照。

  酒文化 见面碰杯就是朋友
  大块坨坨肉蘸上火红的辣椒粉,大口豪饮“彝人制造”的秆秆酒,米粉里放上浓浓的花椒、醋、酸菜等作料,让人垂涎三尺!彝族美食,养育一个民族,陶醉整个世界。
  彝族人喜酒,以耿直爽直、热情好客闻名,“见面碰杯酒,就是好朋友”。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倒酒敬客。酒在彝族山寨是最为重要的特色饮品。喝酒时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支锦竹或麦秆,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咂吸几口。

  食文化 西昌坨坨肉犹如吃火锅
  在凉山彝族地区的饮食特色食品中,坨坨肉最有名,彝语称“乌色色脚”,意思是猪肉块块,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到了西昌要吃坨坨肉,如同到了重庆吃火锅、到了北京吃烤鸭一样,是规矩。一边用大块的猪肉蘸上火红的辣椒粉塞进嘴里,一边大口喝着秆秆酒,场面相当豪放。
  “我的长征”节目组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来到西昌时,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发出赞叹:“西昌就是镶嵌在大凉山的一颗明珠,真想不到这里的风光这么美,这里的群众是那样地热情好客!”
  
 
华西都市报    陈甫林 赖文江 记者罗暄 余勇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