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流照大凉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位河北人的故事

  • 2007-10-30 18:48: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 ◎小引夜晚从西昌城区乘出租车前往卫星发射中心某站,一路上出奇的安静。一轮皓月悬在空中,隐约照出原野和黑黢黢的高大山脊,这样明亮硕大...

◎小引

夜晚从西昌城区乘出租车前往卫星发射中心某站,一路上出奇的安静。一轮皓月悬在空中,隐约照出原野和黑黢黢的高大山脊,这样明亮硕大的月亮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景观。千里明月之下,驻扎在大凉山脚下的官兵们肯定没有了“月上柳梢头”的浪漫,是“皎皎空中孤月轮”的神思还是“月光如水照缁衣”的边关情愫?想必每个航天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人生感悟。今天,我们讲述的是其中一位河北人的体悟。

◎人物小传

张宏进,河北宁晋人,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五大场站之一某主力站政委,多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廉政勤政建设先进个人。

1、落榜生成了“大枪”操作员

张宏进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医生,但他入伍后的第一份工作却是木匠。

1983年10月,正在宁晋高中复习班就读的张宏进应召入伍,这一年他17岁。河北三县新兵共360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他们听说此行的目的地是重庆,到那里后列车继续南下,来到大凉山脚下的西昌。如今,这批士兵仍留在大凉山的只有张宏进一人,他现在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站政委。

张宏进成了一名工兵,大多数情况下是个木匠。此时中心百业待兴,大到营房,小到办公桌椅,都是战士们自己打造。盖房子、打桌椅、修路、架桥、打场坪的活张宏进都干过,到现在,中心还有不少桌椅是他们当年亲手打制的。

他记忆中的苦差事有两件,一是从火车上卸水泥,大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雨衣扛水泥,一般情况下一人要卸下一车皮。有时候女兵们看见他们成了泥猴模样,便在一旁嗤嗤地笑,主官就出来大喝:“笑什么?谁笑让谁去扛。”吓得女兵们一哄而散。

还有就是在发射场上打架柱,为了将震动减到最小,架柱的浇铸质量要求很高。架柱建起来容易,挪位就难了,大铁锤抡下去,手震得通红,每次只能敲下鸽子蛋那么一小点,拆卸一个两米见方的架柱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不过,从农村出来的张宏进并不觉得这些活有多苦多累,况且每天干完活后,还有一碗香喷喷的猪肉炖粉条等着呢。

身为建设者,心中有份成就感。“你看当年我们修建的专用公路,使用了这么多年没出一点问题,现在有的地方修高速公路刚建好就开始维修。”

刚从新兵走过来,张宏进有幸参加了中心启用后的首次卫星发射任务。“记得执行任务时,我刚戴上红星帽和红肩章,心里非常高兴。”因为那时场地建设还不完善,火箭发射后极易引燃周围的山场,待到火箭升空后,张宏进和战友们迅速奔上山去灭火。

第一次看见火箭发射的张宏进很激动,“那不就是一支大枪吗?”他心里想,枪和火箭发射场的功能基本相近,前者是用来发射子弹的,后者是用来运载卫星或更大的武器,只不过火箭发射场的技术含量和控制协调系统要复杂得多。

张宏进那时候是国防科工委的兵,从南下中心伊始,他就知道了他所在的部队是一支高技术装备的队伍。

多年后,张宏进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做个有心人》,正是因为有心,机遇很快就垂青于他,让他从木匠进入了技术兵种。中心启用后,急需从部队选拔大量技术人才。1986年,张宏进考入了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学的是测控工程内弹导测量。他填报的志愿是军医大学,由于考分高,中心为了多留点好苗子,便让他进了这个专业。

学院的淘汰机制很严酷,张宏进所在的专业有36人,最后只有29人顺利毕业。张宏进毕业后回到中心,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某站的操作手。在学校期间,张宏进还收获了爱情,与老家一位姑娘相恋,因为军校学员不能结婚,经历了3年爱情长跑,张宏进重新回到中心后,二人才在中心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又开始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他留在中心,妻子在老家工作,从此二人天各一方,鸿雁传书。

2、从技术员到中心一支笔

在中心,“东方红二号”、“亚洲一号”、“澳星B1”、“亚太一号A”、“马步海”、“北斗一号”、“中星22号”、“探测一号”等四十多次卫星发射任务,张宏进几乎全参加过,期间还在国防科技大学进修过雷达技术。

亚太一号A卫星发射时,张宏进是雷达操作手,那时他的妻子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厉害,体重下降到35公斤多点。直到孩子出生前半个月,张宏进才回宁晋进行短暂探望,孩子出生未满月,张宏进又赶回部队了,临走时,全家人泪飞如雨。直到1994年,他的妻子才调到西昌。

一转眼,张宏进已在大凉山脚下从军25载。期间,他的5位亲人去世,作为长孙的张宏进都没能赶回去看上一眼爷爷奶奶,为了张宏进在部队安心执行任务,家里人都瞒着他,他得到消息往往是一年之后。除了军校3年,张宏进没能在老家宁晋过一个春节。

“我有时想着家里的年俗,明年孩子该上大学了,我是不是该回老家过个春节。”张宏进若有所思地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经历,幼时家乡的模样常历历出现在睡梦中。”

同学和战友也不时给他打电话说,“回来吧,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深山沟里有啥意思?”

“我并没有孤单感,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身边又这么多战友。”张宏进说。

闲暇时,张宏进写诗和散文抒解浓烈的乡思。老家的年俗、爷爷、门前的杨柳河等,从张宏进笔下流淌出来,都变成了报刊杂志上的铅字。

“我从小是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入军校时教员问我有何特长,我说写作。后来回到中心,在测量站,每次任务执行完后,我就写身边的人,每个人都被我写过了,出操一结束我也趁着空隙写,通常我们中心的一张报纸上有我几个‘豆腐块’。现在还有这一积习,一天不写就心里痒痒。”张宏进谈起这一个人爱好来眉飞色舞。

这一个人爱好改变了张宏进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名技术员过渡到政工干部。中心很快发现了张的这一特长,他被抽调到政治部从事文字材料方面的工作,从操控雷达到起草工作报告、首长讲话、电报指示等,张宏进的角色转变得一点都不困难。

在出任某站政委前,张宏进的职务是中心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兼中心发展史主编,负责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十年历程的编撰工作。

3、见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长

张宏进见证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成长历程,他和战友们把中心的历史梳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业阶段,从1970年到1984年跨度10多年,期间完成了选址和基建。

选址历时近10年,最后选择了西昌市松林镇一带。为什么选择西昌?外界众说纷纭。张宏进认为,西昌之所以能在众多备选地址里脱颖而出是有几大条件的。其一,选在“三线”地区;其二,西昌的各方面条件利于建立发射场,西昌的纬度低,气象条件好,虽是群山环抱,但发射场比较空旷,便于宇航器的发射;其三,西昌还靠近成昆铁路,对外联络方便;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因素。西昌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彝海结盟事件发生地,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的故事家喻户晓。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聂荣臻曾亲历此事件,对西昌感情深厚,认为此地群众基础好,适合建立基地。

选址确定西昌后,从外地开来一个工兵团和一个汽车团,开始了中心基建工作。

从1984年到199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担负着我国的实用广播通讯卫星发射任务。在这6年时间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我国自主研制的多颗广播通讯卫星送入太空。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跻身国际商务航天发射市场,由于该中心发射成功率高,使我国在世界商务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1998年到去年上半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始了二次创业,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不仅服务于国内发射需要,也开始面向世界市场。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了高密度任务发射阶段,发射任务增多,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中心已经进行了十几次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发展中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发射场之一。

几代航天人立足自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甘于寂寞的奉献精神,支撑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迈向辉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寂寂无名到一次次让世界惊艳。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场,官兵们的生活条件仍然十分简陋,小平房、旧礼堂等在大凉山脚下毫不起眼。

4、喜欢于丹,关注家乡建设

国家实施探月工程让张宏进非常振奋,他在野外搜集了很多石头,这些石头都和月亮有一些关联,有的形似月亮,有的图案纹理如同嫦娥奔月,和这些顽石在一起让他对工作更有激情。

在场站,张宏进是工作狂,他保持着每天早上5时以前起床跑步、看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信心和年轻的心态。"

月光倾泻在军营里,树影婆娑,四周只有小虫在轻唱。对于厌倦了都市喧嚣的人来说,置身其中是一种享受,对于那些长年在人烟稀少的山沟里深居简出的官兵来说,意味着漫漫长夜。中心站场远离城市信息闭塞,张宏进借基地试点东风,拉来了网络和电视,经过把关后在站内建成信息网,官兵们足不出户便能通晓天下大事。

张宏进喜欢读于丹的书,他认为书里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能增进和干部战士的交流学习。有的战士孤身一人在野外值勤时吓哭了,张宏进不会去训斥他,而是给他讲几种克服孤独和恐惧的方法。

在张宏进的桌上,另外一份重要读物是《河北日报》,他已经订阅了多年。虽然收到报纸已经是10多天以后,这并不妨碍他读报的兴趣,他通过这张报纸来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从曹妃甸建设到最近的河北城市密码解读,张宏进印象深刻,"明年我还得订一份《燕赵都市报》。"

每一次回乡的所见所闻和报纸里见到的家乡变化都让张宏进欢欣鼓舞。"我感到河北最近几年最大的变化应该是道路,河北都快实现村村通了,我们这里好多乡都不通公路。"人在异乡的张宏进还感觉家乡变化不够快,他认为河北人在市场开拓意识上仍显不足。

"我老家那里梨很好,现在在这里偶尔能见到河北梨,我都会兴奋地给人讲,'这是我家乡产的。'可有一阵子人家告诉我乡亲们都在砍梨树,我非常心痛,我时常想,为什么河北鸭梨不能像寿光蔬菜一样在市场上响当当呢?何况农业大省河北不光有梨这样一样好东西。"

张宏进从报纸上看到了河北有一大校村官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故事,这让他很受启发,"我时常反思家乡一些地方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我想我退役以后也可以回去当个村支书,去带领乡亲们闯出一番天地。"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