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会理端午节

  • 2011-07-07 11:00:47   来源:   评论:0 点击:
  • 今天是端午,这是第一次民俗节的释放。到了早晨8、9点依然睡意朦胧,依然想以庸懒为枕、以悠然为席不肯起来。想得最多的就是会理的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这是第一次民俗节的释放。到了早晨8、9点依然睡意朦胧,依然想以庸懒为枕、以悠然为席不肯起来。想得最多的就是会理的端午节,几乎年年都在怀想,母亲还在世的时候,我还连续两三年在成都包粽子。

今天家中只有我和儿子,老公带回的元祖龙粽破坏了我所有吃粽子的雅兴。像羊角辫的长条形缺乏四角粽的饱满、过于软和的口感近乎耙烂、糯甜的味道缺乏火腿粽的豪爽。儿子小声说:“难吃死了!”为了强化儿子对端午的向往我给他讲了我儿时的端午节。讲完后儿子完成了一篇应付作文。看来我的描述并没有激发出他对端午的渴望,却牵出了我无尽的怀念。于是我泡一杯清茶,坐在了电脑前,想如温旧书、如对故人那样,体会从前那些真真醇醇的味道。

我出生在凉山冕宁,生长在凉山会理。会理是一座古城,像一个娇小玲珑的古典又奔放的女子,总是充满灵气。有时就是云烟遗梦中的美颜,有时却是飞扬横溢俊男。总的说来小城还是以温柔示人的。毕竟会理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小的状若船形的小城。由于成昆铁路因无法穿越那座高高的龙肘山,而从山的那一边的米易县蜿蜒南下到了昆明,使这座古城相对闭塞了些,但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她却更怡然自得起来——美娇娃不愁没俊士倾慕嘛!

算算我可能至少在这里生活了十八年,从发蒙到高中毕业,都在这个城市里。小城的周边有几座大山几个乡镇到现在我都不了解。但这个小城真真实实地孕育了我现在的个性——温柔不乏野性,野性不乏温柔。有一点点自大和狂妄也有一点点谦逊和卑微,有时甚至不明世故,常常“恶”语伤人,锋芒毕现。走出小城已经近20年了,坏的秉性至今不知悔改,为此吃了不少的亏,得罪了不少的人,也交了几个至好的朋友。近几年来只要见到与小城有关的东西,就会想到她。地上几颗“火麻子”、水果店的“大石榴”乃至冬至喝羊肉汤都会唤起我儿时的回忆。

这不,今天的端午节让我更是心灵如滴水归海,不归难止。

会理端午节的味道是从街上的那股清香的空气里蔓延开去的。当菜农把采来的艾叶和菖蒲堆上了往日的菜蔬的摊位时,当山农将挖来的各种药根根摆到鼓楼的墙下时,你便知道端午节来临了……母亲会精挑细选将他们买回家。艾叶和菖蒲会悬挂在门口,各种药草会熬制成一大盆纯天然的沐浴液。而那些药根根则让我们这些孩子依照吩咐,分门别类地清洗。也是在那时我认识了不少的药材。粗壮的牛蒡、脆嫩的党参还有那生有一小丛绒毛的黑根草……各种各样的药根,经过不同刮洗的方式,洗去新鲜的泥土,散发出各自不同的独特的味道。我每洗好一样都会深吸他们的味道。到了中午时分,不用说了,家家户户用这些药根煨炖一大沙锅鸡汤或蹄膀汤……那浓郁的肉香和药香便飘散在空气里,笼罩在大人小孩围坐的餐桌上。桌上还摆满粽子、盐蛋和煮大蒜……那时记得还要喝雄黄酒,白酒的杯底沉着鲜亮的雄黄。等父亲喝干了酒,便用食指蘸着杯底的雄黄抹在我们的耳朵和额头上,寓意就是百毒不侵了。而小孩则是指着对方的额头嬉笑不已。至于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也是在餐桌上得知的。

对于我来说。其实对粽子才是情有独钟,喜包粽子好吃粽子。小时候跟别人学包粽子。从笨拙到灵巧、从松散到紧扎,我的粽子越包越好、越包越快。母亲俨然是我的服务员,浸糯米、洗粽叶、切火腿等等,我则像身怀绝技的大师。当成果卓然时,母亲总是喜形于色。五个一捆十个一扎系在一起,用剪刀修去多余的边叶,她总是提着一串串饱满的粽子不断地夸我:“还是我二女能干!”母亲是个左撇子,我教她包时方向总是反的,免不了受我的“责骂”。想想那时我倒成了“小妈妈”了。粽子包得多,一般是用来送人的。母亲煮好一大锅粽子就一串串热气腾腾地送给邻居好友,粽子送出去自然带回一系列的夸赞之声了。记得当时我们家的火腿腊肉粽可是在单位里很有名的哦。我自小调皮,包粽子时的我一定很安静,就象阳台角上的一盆兰花。这让我猛然觉得我不再是惹大人生气的满世界瞎跑的小野人。

端午节傍晚的主题是“游百病”,在儿时的记忆里“游百病”堪称盛景了。首先“游”就得全家出动,以家庭为单位扶老携幼,游到城河两岸。所谓“百病”则是在“游”渐渐消除的。会理是一个“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地方,昼夜温差大,到了傍晚,小城凉风习习,外面河堤上的香樟树叶悉悉作响,游城河的人们或小声底语、或热情寒暄,伴着晚风徐徐向前。上到九洞桥下至老南门大桥。绵延两三公里的河堤上满是人来人往。但是其中的你绝不会感到拥堵和嘈杂,那份平和与闲适就是“桥下阳春水,桥上繁华子了”。因为刚到初夏时节水还很凉,当晚小孩子会得到大人的恩准欢呼雀跃地下到城河中的沙石之上玩耍。城河没有到丰水的季节,河中有的地方流水哗哗,有的地方却是浅溪流转,是没有危险的。那时我们都刚买了崭新的凉鞋,踩到清凉的水里,有微微浸骨的感觉,凉鞋鲜艳的色彩与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而河中清冽的流水冲击着脚丫的感觉却是一生也难以忘记的。“游百病”, 游出了“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摇动绿波里。”游出了家人邻里朋友的和谐长调,犹如那古老旖旎的青山……

等我上了大学,全面了解了屈原,品读了他的《离骚》、《九歌》和《天问》。这位倡导举贤任能,满腹才思的楚国大臣,被流放沅湘的悲剧人物触动得我好难受。“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兮”字的绵长……如风行水流,欲仙欲飞,古风幽人、酬觞赋诗、固执信念……随“兮”字飞荡在汨罗江上……尤其是当他精魂风骨沉入江底,诗意残韵随风而逝让我好生难过。到现在对于端午的由来我只相信端午的习俗之于普通的民众后人来说,悬挂剑兰只为刺伤那些讥谗小人、抛粽于江定为悯惜屈原的身体了。

穿过记忆的画面中你是不会痛苦的,一脉情怀,遗落小城,回忆或许才刚刚踏着序曲刚刚起头!

谨此字给那些对故乡对传统眷念的人

以下图片为网络收集

\

\

\

\

\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