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山间的晚清汉装

  • 2018-01-02 15:50:22   来源:   评论:0 点击:
  • 来源:凉山日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李洁劳作时也经常穿着古老的服饰。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怀着同样好奇的一行三人从盐源县城出发,驱车向
来源:凉山日报全媒体  责任编辑:李洁
 
\
劳作时也经常穿着古老的服饰。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怀着同样好奇的一行三人从盐源县城出发,驱车向着著名的泸沽湖风景区方向进发。前行86公里,在距离泸沽湖还有32公里的地方,我们的车停下来,此行的目的地——长柏乡央脚村一组到了。
 
按照事先的约定,村支部的杜书记已在公路边等着我们,和他一起的,是为我们的探访特别组织的十来个穿上绣花长衫的村妇。如此近距离的欣赏心慕已久的绣花衣服,我们立即兴奋起来,举起相机、摄像机围着她们忙起来。
 
\
鲜艳的长衫子
 
村妇们一律用宽6寸、长4-5丈的青布盘成头帕,身穿天蓝或大绿的长过膝盖的偏襟长衫子,长衫的袖管从手肘往下用青布相拼,其上间隔均匀地绣着三圈鲜艳地花边。
 
长衫外,上罩偏襟青布马褂,马褂沿前片襟边向后片肩周再绕回胸前滚出一台重一台大花小花宽窄不一的花边,正面看勾勒出了女性胸部圆润的线条,后面看则把肩部托出一个精巧、细致的圆弧形;下系用鲜艳的彩线绣成大花图案的青布围腰,遮住了长衫,与里面深色的长裤连成一色。
 
\
这些晚清服饰大多为女性穿戴。
 
\
中青年女性的衣袖都有花纹雕饰。
 
腰间,又用宽6寸、2丈多长的白布围成一圈腰带,再蹬上一双平头或尖头的绣花布鞋,上下呼应,人立显高挑。村妇们整个的服饰从头到脚用10多种极鲜艳的色彩在领、袖、襟边、肩、围腰、鞋面绣处10多种大小相间、错落有致的花饰,艳而不俗,大气而不乏精致。尤其是十来个人站在一起,更显生动夺目,仿佛把自然界本来就丰富和谐的色彩还原在了一身服饰上。
 
看着我们的数码相机里回放的一张张自己衣服的全貌、细节,村妇们更兴奋,话也多起来。“你看,我身上这是飞蛾花、这是螃蟹花、这是梨儿花,她的有瓜瓜花、石榴花、束束花,她的又是指甲花、喇叭花……”,村妇们用巧手把生活中看见的艳丽花朵全绣在了自己的身上。再细看,针法大致有三种,“数好纱的十字绣法是架花,数纱后反面不留线的叫挑花,画好花样再绣的叫扎花,绣大朵花的时候都用扎花”。
 
59岁的张正芬是和才出嫁不久的女儿一起来的,女儿的水红色长衫和娇羞的面庞在一群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中很抢眼。女儿的这身衣服是母亲用几个月的时间一针一线缝制的嫁衣,母亲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裁剪、缝合都不会了,会绣一点花样已是手巧的。等我们这批人死了,这些衣服就没人做得来了。”
 
穿花衣的“山汉人”
 
村妇们说,长柏一带汉族的独特服饰,他们自称“长衣裳”、“花衣裳”、“晚清服”。通常,男子就一身深色偏襟长衫,年长者会包青布头帕和罩深色偏襟马褂,脚穿尖口布鞋。
 
女子则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服饰。未婚女子,头盘白布帕子,头发编成辫子垂在后背,长衫衣粉红为多;初为人妇,头帕改为青布,发辫盘起藏于帕中,仍着粉红色长衫;年纪渐长,长衫以蓝色或绿色为主;待到七十岁后,一身素净,仅在领口和袖口绣上窄窄的淡雅小花边,一生不变的,只有大红大绿、大花大朵的绣花鞋。
 
 
头帕的布料用得最多。
 
\
晚清服饰——在历史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年轻女子订婚时,会为未来的夫婿亲手绣一根腰带和一双鞋。如果很满意对方,还会爱屋及乌,给对方父母、小叔子、小姑子、甚至侄男阁女都做一双鞋。
 
在公路未修通前,长柏一带的妇女都穿传统的绣花长衫,偶尔有走出山去的妇女,在城里都被人围着看稀奇,被称为穿花衣的“山汉人”。
 
八十年代初,公路通了,出自工厂的简单、轻便的现代服装受到山里人的喜爱,男子基本不穿长衫了;女性除了年迈的婆婆,忙于劳作的中年妇女少有穿绣花长衫的,只有在婚丧嫁娶和贵客临门等庄重场合,她们才又从箱底翻出绣花衣来秀一把。
 
“晚清服”从何而来
 
为什么是晚清服?这深山里的汉族是世居民族吗?如不是,何时从何地迁徙而来?面对我们的种种疑问,村妇们七嘴八舌,说法不一,最后一致推荐我们去村里采访最年长的曾发才老人。
 
过桥,沿着羊肠小道走上十多分钟来到半山坡,一个层层梯田簇拥着的小山村出现在我们眼前。村子依山傍水,28户人家的木摞房分布在半坡上。进得村里,从这家屋后穿到那家房前,从那家屋中穿过又到了另一家的院子里,二十多户人家的院落都没有大门。到了87岁的老人曾发才家,好客的儿媳妇立即端出桌、凳,捧上瓜子、核桃,泡上茶水。
 
\
尖头鞋。
 
\
方头鞋。
 
在老人家的屋檐下,我们与精神尚好、思维语言清晰的老人聊起了长柏汉族的族源来。老人说,家中的老辈讲过,曾家的先祖最初是江西吉安府人,江西填湖广时到了广东,后又随湖广填四川迁到四川建昌府鹅掌树大麻园,再迁到盐源卫城,最后定居长柏,到现在曾家在长柏已传到第八代了。老人还说,长柏汉族都是晚清时陆续从外迁徙而来,因为一直以来都穿长衫子、花衣裳,后来为了区别老式新式服装,才把长衫子、花衣裳称为“晚清服”。
 
先祖从江西、湖广一带迁来
 
据村民们介绍,长柏乡央脚村、长柏村、中梁子村、黑地村、故支村是盐源县穿晚清服的汉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汉族的先祖都是从江西、湖广一带辗转迁来,因看中了这几个村子地处气候温和、出产丰富的永宁河、拉萨河(两河都是雅砻江上游支流)河谷而定居下来,来得最早的廖家到现在已传到第九代。这种汉族在长柏乡有超过5000的人口,有廖、郑、曾、胡、向、须、邓、龙、张、宋、杜、任、夏等大家族,都保留着古老的婚丧礼俗和在汉族间开亲、重大场合穿长衫、着花衣的传统。
 
\
老年人的服饰一身素净。
 
\
所有的服饰都是手工精心制作。
 
一些大家族树大分枝,族人外迁到本县的盖租乡盖租村、前所乡上村和中村,以及泸沽湖镇的山南村、直普村,他们共有的特征就是妇女们都穿自己巧手缝出的花衣裳……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西斜,围绕着花衣裳的种种好奇有了合理的解释,我们一行三人都心满意足。本想立即返回县城,但热情好客的村民留住我们,在村中廖家吃饭。一盆家养土鸡炖腊肉排骨、一盆泡酸菜煮永宁河细甲鱼、一盘红亮亮的老腊肉、一钵本地出产的红米饭……长柏风味十足的佳肴,和着晃动在眼前的花衣裳,和着祖居广东的廖氏一族至今仍延续的阿哥(哥哥)、阿姐(姐姐)的称谓,我们恍然置身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文/施惠丽 图/罗正国)

相关热词搜索:

延伸阅读: